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我们从战略任务和基本国策的高度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来解决生态矛盾,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安全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追求整体文明和整体进步的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大建设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生态文明构成社会整体文明和整体进步的自然基础。忽视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发展就会失去整体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就没有坚实的根基。生态危机,也必定会引发深刻的政治危机、文化危机和社会危机。
因此,经济建设内在地包含着生态文明建设,只有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优化的关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政治建设必然要求将生态问题视为重大的民生问题和重大的政治问题,从生态政治的高度推进制度创新,制订出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保证社会的生态安全,以此推动和谐稳定。
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文化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使人们牢固地确立生态意识,在科学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和生态伦理道德观指导下,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才能在全社会推动生态理性人的成长。在社会建设中,也只有明确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互动性、互渗透和互促性关系,才能以生态化的理念推进社会治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大建设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反映了人民群众应有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和生态权益这有机联系的五大权益。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在实现人民群众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和社会权益的同时,实现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
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是对过去那种不注重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传统发展模式的扬弃,始终注重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是一种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新型发展模式。绿色发展将资源环境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目标,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循环发展是注重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注重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经济是循环发展的重要经济活动,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优选模式,它强调以循环发展模式替代传统的线性增长模式,最终达到以较小发展成本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低碳发展也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的重要方式,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的。人口众多和资源匮乏是我国的国情,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生产和消费都是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消耗,只有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才能提高资源承载力和可供给能力,使生产、生活、生态三者保持最佳状态,使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走上生产安全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态安全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
本文来源: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www.jhsemu.net